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24年人才招聘启事
发布日期:2024-05-16
人才引进工作地区:广州 高端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端人才引进 》 高校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校招聘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事业单位人才 》 科研人才引进→详情点击《科研人才 》 医疗人才引进→详情点击《医疗人才》 企业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企业招聘 》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成立于2008年12月,由人类学系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合并而来,学科历史悠久,学术底蕴浓厚。 1981年,中山大学在全国率先复办人类学系并首批复办社会学系。其中,社会学学科是华南社会学研究的中心,在中国社会学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优势学科方向为社区与社会治理研究,经济与组织社会学研究,人口与劳动力研究,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研究,人工计算社会学等。 中山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积淀深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本学科秉承华南、西南民族学传统,注重田野调查,已经发展出西南民族与南岭走廊研究、东南亚与跨境民族研究、珠江流域族群研究、都市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研究、环南中国海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与保护等特色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 中山大学考古学是全国唯一设置在人类学系下的考古专业。优势方向为民族考古,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建设等。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来自国内外著名学府,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助理教授3人,各类高层次人才数量居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学院现有2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同时,依托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建立的中山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诚邀全球英才加盟!
一、岗位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学风; 3.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引领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思路; 4.聘期内应全职到校工作。 二、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 (一)教研岗教师 1.长聘教授(教授二级/三级岗位) ●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 2.长聘副教授(教授三级/四级岗位) ●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预聘副教授(副教授一级/二岗位)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预聘助理教授(副教授二级/三级岗位) ●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学术发展潜力较大。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周岁。 (二)博士后 1.逸仙博士后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科研积累和较大学术发展潜力,具有广阔学术视野的优秀青年人才。年龄不超过35岁。 ●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经历,或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业内公认的世界一流学科,申报时须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以每批次申请截止日期为准)。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 (评选指标、支持政策等详情请查阅https://rcb.sysu.edu.cn/article/547) 2.博士后 ●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三、招聘领域 社会学(含人口、社工)、民族学(含人类学)、考古学及相关学科领域。 四、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中山大学人才报名系统”进行报名(请于北京时间8点至24点期间登录)。 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或复制网址登陆报名系统:http://uems.sysu.edu.cn/hrrecruit/product/mobile/index.html#/login?FM_SYS_ID=hrs 同时,请将个人学术简历及代表性学术成果发送至学院联系邮箱。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林老师 联系电话:020-84113313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博人才引进(微信号gaoxiaoyin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