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大举措为高校毕业生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23-07-20
高端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端人才引进 》 高校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校招聘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事业单位人才 》 科研人才引进→详情点击《科研人才 》 医疗人才引进→详情点击《医疗人才》 企业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企业招聘 》
中工网讯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1158万人,其中北京高校毕业生预计28.5万,同比增加1.7万,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记者7月19日从市教委获悉,北京市通过五大举措为毕业生保驾护航,努力做到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在合理预期下都能就业,有创业意愿、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都能得到创业支持和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充分发挥市级和教育两委就业工作“双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凝聚工作合力,通过政策宣讲就业育人行动、政校企联合拓岗行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行动、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行动等十大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北京市教委将就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紧密结合,把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情况作为检验高校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2022年下半年开展“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讲活动1000余场,覆盖到每一名毕业生。遴选33个市级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34门就业指导金课和185家市级毕业生职场体验基地,指导高校做好家校联动,共同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 北京市教委主动与各省、市、区所属地级市组织、人社、国资部门对接,开拓岗位,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市教委召开双选会393场(线下181场),高校举办招聘会5655场。承办全国“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30所北京高校与6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举办京津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20家用人单位提供1.8万个优质就业岗位。指导高校访企拓岗5374次,挖掘岗位5.4万个。 北京市教委指导各高校重点聚焦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校院两级领导包干责任制,针对未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指导服务。坚持向高校反馈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学科专业名单,建立学科专业“灰名单”制度,促进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 同时,北京市教委打造市级“一街四园多点”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创业孵化面积超过8万平米。启动第二届“京彩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遴选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并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去年,市级创业园在孵企业融资3315万元,营收4.3亿元,多家在园创业企业获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金种子企业资质认定。 在此基础上,北京高校也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就业创业措施。北京工业大学形成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面向不同需求在校生的分层次指导服务体系,能力实训覆盖到本硕博各学历层次。北京科技大学提升校企合作热度,截至2023年7月,全年累计走访用人单位208家,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千余个。北京建筑大学强化就业指导,全流程为学生精准推荐就业,学校还建立企业专属微信招聘群近500家,本年度已累计推荐毕业生373人。北京林业大学打造“就业+”数字平台,建立覆盖全体毕业生的电子台账数据库,破解人岗供需匹配难题。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实现同频共振,与50余家企业进行深度融合,订单培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 (劳动午报记者任洁)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博人才引进(微信号gaoxiaoyinjin)。